签到成功

知道了

CNDBA社区CNDBA社区

赵朴初:人生九大定律

2019-03-02 14:34 3002 0 转载 大杂烩
作者: dave

赵朴初(1907.11.05—2000.05.21),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因果定律

厚道,才有厚报

1

原文: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个一直有争议的话题,《易经》里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况且,我们不说因果报应,只谈人品和厚道——恐怕任谁也会承认人品好、厚道的人,更容易有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容易走得远吧?而人品好和厚道,正是一种善人的人格。

吸引定律

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2

原文: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

现在流行“正能量”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真正的正能量,不只是去靠近正能量,更是自己生产正能量,自己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

所谓心诚则灵,心诚,就是深信。一个深入骨髓的信念,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

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放松定律

越是求,越得不到

3

原文: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

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当下定律

心境变,处境即变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4

原文: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改造命运,需要从改造自己的心开始。心为根本,不从此处下手,一切的努力必然仍是造作,没有抽身的一天。

80/20定律

心能笃定,成功便是一定

5

原文: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

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及本质的进步(量变才能到达质变,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的,因为能坚持的人总是少数的)。

假如明确地告诉你,奋斗之路上什么时候是80%的时间点、什么时候是20%的时间点,能够坚持下去的一定是大多数。只可惜没人告诉我们,所以我们总是会怀疑自己的路是不是走错了——也的确存在这种可能,于是就放弃了。

应得定律

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6

原文: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人与人核心的关系是交换,无论利益还是情感,没有这种交换就无法建立关系,则是其中最朴实的道理所在。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对此最生动的表达,就是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角色所说的那句话:“地主之所以是地主,长工之所以是长工,是有原因的。我知道怎样从穷人变成富人,只要活着到陕西,给我十年,我还是地主。”

所以想成为人生赢家,就必须从提升自我价值开始。只要自身价值足够大,按照吸引定律,人脉、圈子等其它因素就都是不费力的,不必刻意经营也能聚集身边。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间接定律

不懂给予,不成大事

7

原文: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

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

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想想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的人,是不是都是这个套路?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有着大道理、大智慧在的。打天下、治国如此,做事业同样如此。

刘邦曾问谋士陈平:我与项羽有什么区别?陈平回答说:大王粗野傲慢,项王谦逊有礼。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弃项羽而归我?陈平说:对于有功之人,大王不吝惜赏赐,项王则很少封赏。

而刘邦则把自己的所得利益与部下共享,得了人心,才得了天下。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是一个经典的例子。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宽恕定律

人最该宽恕的,是自己

8

原文: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

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http://www.cndba.cn/dave/article/3298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负责定律

你只需对自己负责,天自对你负责

9

原文: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浅释:赵朴初的九大宇宙定律,归结到最后就是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人、行善事、走正道,自己的命运,只能是自己把握。从修造自己这颗心开始,就是最本质的修造命运之途。佛不渡人,唯人自度。

用户评论
* 以下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NDBA社区的观点或立场
dave

dave

关注

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2261
    原创
  • 3
    翻译
  • 578
    转载
  • 191
    评论
  • 访问:7998365次
  • 积分:4346
  • 等级:核心会员
  • 排名:第1名
精华文章
    最新问题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热门用户
      推荐用户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NDBA · 皖ICP备2022006297号-1·

        QQ交流群

        注册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