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季,我Facebook的码农好朋友纷纷找我报税。我一看工资单,惊呆。
“我知道Facebook工资高,但是一帮二十二三岁的键盘侠,本科刚毕业,年薪人民币110万,太夸张了!”
我特别喜欢Facebook办公室。
坐落在西雅图市中心,落地窗,雨城最好的风景全在窗外,桌贴着窗,椅自由搬,色泽利落,空间辽阔。
角落里,架子上摆满零食,冰箱一拉开,牛奶酸奶汽水饮料啤酒,应有尽有,开放式厨房里可以磨咖啡,水果放在精致小篮子里。一切摆设都费了心思,不突兀,处处是美感。最重要的是,一切都免费,随便拿。
不远处还有我认不出作用的圆柱体,好朋友上前一拉,竟然露出一张床。
据说没灵感或者工作累了的码农,可以进来睡一睡,隔音隔光。
厨师经常换,各国菜色时常更新,大到容得下全公司员工。每周五,很少来西雅图的扎克伯格在这里为他们主持视频会议。
偌大一栋Facebook,一派“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景象。
大学时最好的玩伴,不少流落在这里,周末找他们玩,一问,总在办公室,怎么一个个周末都不回家,我问。
“办公室比家里好玩啊,有吃有喝有玩具。”“网速巨快!”
“扎克伯格在哭泣。”养了一窝爱占便宜的小鬼。
“他应该在偷笑。我们吃饱了玩累了,只能想起没写完的代码。回回抱着来玩的心,干加班的事,还没有加班费,这点零食饮料,我们吃破肚子也吃不够加班费。”他们反驳。
“扎克伯格太聪明。”我由衷感叹。
“嗯,这里的人都聪明。”
这样的工作环境,加110万人民币的入职年薪,简直是天堂。他们竟然三不五时,盘算辞职。
凌晨三点,我会突然接到电话。“我想到完善我们构想的方法了(此处省略三千字)!你不是要回国卖书吗,记得做市场调查,差不多的话我立刻辞职!”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四五年前的24小时图书馆,他戴着耳机敲键盘,眉飞色舞,噼里啪啦,动静特别大。
我远远看见,想:图书馆里打游戏,能不能低调点。走近一看,居然是在写代码。
他顺利考进录取率极低的计算机科学学院,学弟学妹组队问他求经验:如何管住自己刻苦学习。
他说不出来,我教他,“你当时一天自习七小时,保证自己避过食堂高峰期。六点前吃饱入座,带一袋牛肉干,防止后期因为饥饿影响效率,是很能震慑晚辈的经验嘛。”
他摆手,不肯坑人。
“每个人不一样。对我而言,把时间花在编程上,是我觉得最有意义,最开心的事。自律对我而言,是我贴近我想成为的样子的手段。所以我越自律越幸福。
如果他们觉得人生只有管住自己、学好代码才有出路,越自律越痛苦,然后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我洗脑要多吃苦,怎么办。我不觉得我苦,我很幸福。”
如果努力本身不能使你快乐,漫漫前路,便只剩压力和痛苦,每天调节自己的负能量都来不及,谈何出类拔萃。
任何行业,努力至多帮你存活,不会帮你出类拔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会。
他年薪百万后,又时常有人问,“学长,你迅速走上人生巅峰的秘诀是什么?”
“哪里巅峰了?我现在是积累、蛰伏阶段,我的人生还没开始。”
是的,他会在凌晨三点决定辞职,上班之前打消念头。打电话给我,说舍不得他的导师。
Facebook为每位新员工配备导师,带他们项目,教他们技术,解答他们的一切问题。
他常念叨,离开大学后,Facebook是他能找到的全世界最好的学校。他是导师的忠实粉丝,想跟完手头的项目,多学一些再走。
他已经跟完好几个项目了,每完成一个,一帮大学玩伴都为他庆功,相约吃饭,滑雪,出海,自驾2000英里,南美三日游……
我感叹,离开Facebook,你就要和说走就走的自由,五星级以及头等舱说拜拜了。
他说,没关系啊,这些东西没有就算了,这么些年我看着自己进步,一直挺开心的,又不是到了Facebook才开心。如果有地方能让我更好的学习和施展,我愿意去的。
吸引他的,从来不是百万年薪,而是学习机会。他最大的快乐一直来自学习本身。
这世上大约有很多人没有体会过,做一份热爱,擅长,出产价值的工作,然后从中自我实现是怎样的感觉。
所有的快乐,来自学习、积累、进步,来自打磨一个产品,不断把它变好,看着它把世界变好。
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的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一起吃饭,“七小时”小组照例说起理想,说起工作所学如何帮他们靠近理想,眉飞色舞,老同学坐在旁边,生出一股浓郁的自卑。
“我发现这些人都是一早认定了想干什么,然后整个人生都在为理想积累力量,所以谈起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眼里有光。”
我说,你自己不去寻找和守护理想,怪谁呢?
我起初觉得扎克伯格可怜。挥舞着百万年薪找来的人,一群一群的蠢蠢欲动,满脑子辞职。
后来我懂了,扎克伯格不是找不到拿了100万就愿意在Facebook赖到海枯石烂的人,他是不想要。
他找来的年青人,不看鸡汤,他们自己就是鸡汤。以学习为最大乐趣,渴求自我积累,沉迷自我实现,不怕失败,充满梦想,并且自信到,认为自己也能用双手改变世界。
他找的是想成为扎克伯格的人。这真是个无解的矛盾。
扎克伯格22岁拒绝雅虎10亿美元的收购。那些能让Facebook挥舞着100万年薪拼命挽留的年青人,都不是追求100万年薪的人。
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