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论说明
项目的挣值管理(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是用与进度计划、成本预算和实际成本相联系的三个独立的变量,进行项目绩效测量的一种方法。它比较计划工作量、WBS的实际完成量(挣得)与实际成本花费,以决定成本和进度绩效是否符合原定计划。
1.1 基本指标
Budgeted Cost of Work Scheduled (BCWS) :计划工作量预算费用,即Plan Value(PV)计划值(在指定的时间点,按计划应该完成多少工作).
Actual Cost of Work Performed (ACWP) : 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即Actual Cost(AC)实际成本(在指定的时间点,已完成工作花费的实际成本)
Budgeted Cost of Work Performed (BCWP) :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费用,即Eared Value(EV)挣值(在指定的时间点,已完成工作的预算)
Cost Variance(CV): 成本偏差
Schedule Variance(SV): 进度偏差
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 进度执行指数
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 成本执行指数
Estimate At Completion(EAC):(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估算完工时的费用)完工估算
Budget At Completion(BAC):(按计划)完工预算
Estimate To Complete (ETC) :完工尚需(费用)估算
To-Complete Performance Index(TCPI):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Variance At Completion(VAC): 完工费用偏差
Base Date At Completion(BDAC): 基准完工工期
Estimate Date At Completion(EDAC): 估计完工工期
1.2 公式
1.2.1 费用考核
(1) 成本偏差CV=EV-AC=BCWP-ACWP
当CV为正值时,表示实际消耗的人工(或费用)低于预算值,即有结余或效率高;
当CV等于零时,表示实际消耗的人工(或费用)等于预算值;
当CV为负值时,表示实际消耗的人工(或费用)超出预算值或超支。
(2) 成本执行指数CPI=EV/AC=BCWP/ACWP
当CPI>1时,表示低于预算,即实际费用低于预算费用;
当CPI=1时,表示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吻合;
当CPI<1时,表示超出预算,即实际费用高于预算费用;
(3)完工估算EAC=BAC/CPI
(4)完工费用偏差VAC=BAC-EAC >0表示未超支,<0表示超支
(5)完工尚需估算ETC=EAC-AC
(6)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CPI=(BAC-EV)/(BAC-AC)或(BAC-EV)/(EAC-AC)。
1.2.2 进度考核
(1) 进度偏差SV=EV-PV=BCWP-BCWS
当SV为正值时,表示进度提前;
当SV等于零时,表示实际与计划相符;
当SV为负值时,表示进度延误。
(2) 进度执行指数SPI=EV/PV=BCWP/ BCWS
当SPI>1时,表示进度超前
当SPI=1时,表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同
当SPI<1时,表示进度延误
(3)估计完工工期EDAC = BDAC/SPI
1.2.3 EAC多种计算方法(考点)
(1)EAC=ETC+AC
(2)EAC=BAC/CPI(PMP考试使用该公式)
(3)EAC=AC+(BAC-EV)/CPI
1.2.3.1 差异分析:
CV:费用偏差 CV=EV-AC
SV:进度偏差 SV=EV-PV
1.2.3.2 绩效分析:
CPI: 费用绩效指数 CPI=EV/AC
SPI: 进度绩效指数 SPI=EV/PV
1.2.3.3 趋势预测:
ETC: 完工尚需费用估算
ETC=BAC-EV 基于非典型的偏差计算(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偏差时)
ETC=(BAC-EV)/CPI 基于典型的偏差计算(当头偏差可代表未来的趋势时)
EAC: 完工总费用估算
EAC=AC+ETC 使用新估算费用来计算
EAC=AC+(BAC-EV)使用剩余预算费用来计算
EAC=AC+(BAC-EV)/CPI=BAC/CPI(PMP认证最常用)使用CPI计算
EAC=BAC/(CPI*SPI) 使用SPI<1计算
VAC: 完工总费用偏差 VAC=BAC-EAC
EDAC: 估计完工工期 EDAC=BDAC/SPI
TCPI: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为了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剩余工作实施不许达到的成本绩效指标,如果BAC已不可行,用EAC代替
基于BAC的公式:(BAC-EV)/(BAC-AC)
基于EAC的公式: ( BAC-EV)/(EAC-AC)
1.2.3.4 估算EV的方法:
自下而上的统计法。
公式估算法:
50/50 法则 开始计50%,结束计50%(保守,PMP认证最常用)。
20/80 法则 开始计20%,结束计80%(更加保守)。
0/100 法则 开始计0%,结束计100%(最保守的)。
1.2.4 EVT绩效指数的解读:
注:经验表明,在项目的早期,CPI 和SPI 通常不是很稳定,这是因为作为CPI和SPI计算依据的AC和PV都比较小,而EV是估计值,如50/50规则报告法。一般在项目进展到20%左右的时候,CPI和SPI才会比较稳定。
组态 |
状况 |
造成状况可能原因 |
1 |
CPI<1,SPI<1:项目费用超支,进度落后。 |
项目团队的绩效水平差 测量绩效的费用基准不合理 |
2 |
CPI<1,SPI>1:项目费用超支,进度超前。 |
赶工 |
3 |
CPI>1,SPI<1:项目费用节约,进度落后。 |
资源没投入到项目中 |
4 |
CPI>1,SPI>1:项目费用节约,进度超前。 |
项目团队的绩效水平高 测量绩效的费用基准不合理 |
5 |
CPI=1,SPI=1:项目费用与落后表现与预期相一致。 |
项目费用与进度表现与预期一致 |
2 挣值图解
3 计算案例
某项目计划工期为4年,预算总成本为800万元。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和有关成本与进度或记录得知,在开工后第二年年末的实际情况是:开工后二年末实际成本发生额为200万元,所完成工作的计划预算成本额为100万元。
与项目预算成本比较可知:当工期过半时,项目的计划成本发生额应该为400万元。试分析项目的成本执行情况和计划完工情况。
由已知条件可知:
PV=400万元 AC=200万元 EV=100万元
CV=EV-AC=100-200=-100 成本超支100万元
SV=EV-PV=100-400=-300 进度落后300万元
SPI=EV/PV=100/400=25% 二年只完成了二年工期的25%,相当于只完成了总任务在1/4.
CPI=EV/AC=100/200=50% 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实际发生成本是预算成本的2倍。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