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并非单一评级,而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的 “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体系,包含 三个独立但协同的国家级评估标准,分别对应医院的 医疗、服务、管理 三大核心领域。
以下是对智慧医院等级划分的系统说明,包括三大维度的等级定义、核心要求、评估标准及当前发展水平。
一、“三位一体”智慧医院框架
维度 | 对应系统 | 评估名称 | 主管单位 | 最高等级 |
---|---|---|---|---|
智慧医疗 | 电子病历(EMR)、临床数据中心(CDR) |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 |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 | 8级 |
智慧服务 | 互联网医院、APP、自助机、随访系统 |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 |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 | 5级 |
智慧管理 | HRP、BI、成本核算、物资/人力系统 | 《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 |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 | 5级 |
✅ 三者共同构成“智慧医院”完整画像,缺一不可。
二、三大维度等级划分详细说明
1. 智慧医疗: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0–8级)
等级 | 核心特征 | 关键能力 |
---|---|---|
0–2级 | 基础信息化 | 单机或部门内系统,无共享 |
3级 | 部门间数据交换 | 初步集成,支持报表生成 |
4级 | 全院信息共享 | 患者诊疗信息全院可见,支持合理用药等初级CDSS |
5级 | 集中数据管理 | 结构化病历书写,支持区域调阅患者授权信息 |
6级 | 全流程闭环管理 | 全流程状态可追踪,高级CDSS(如手术风险预警) |
7级 | 医疗质量智能管控 | 院内外诊疗信息双向交换,构建专科病历体系 |
8级 | 健康信息融合应用 | 整合医疗、公卫、健康监测数据,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
📌 现状:
- 全国三级医院目标:≥5级
- 安徽省最高:中国科大附一院(6级)(2023年通过)
- 全国8级:尚无医院通过
2. 智慧服务:患者服务智能化水平(0–5级)
等级 | 核心特征 | 典型能力 |
---|---|---|
0级 | 无信息化服务 | 全人工窗口 |
1–2级 | 部分服务电子化 | 自助挂号、缴费、报告打印 |
3级 | 全流程线上服务 | 线上预约、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电子病历调阅、住院预交金 |
4级 | 智能协同服务 | 智能导诊、院内导航、医保移动支付、AI随访、多学科会诊预约 |
5级 | 区域一体化服务 | 与社区/医联体协同,慢病全程管理,健康档案区域共享 |
📌 现状:
- 国家要求三级医院至少达3级
- 全国通过4级:7家(如瑞金医院、阜外医院)
- 5级:尚无医院通过(截至2025年)
- 安徽省:暂无官方公布通过3级及以上医院
3. 智慧管理:医院运营精细化水平(0–5级)
等级 | 核心特征 | 关键能力 |
---|---|---|
0级 | 无管理信息系统 | 手工处理 |
1级 | 单部门信息化 | 如财务软件、人事系统独立运行 |
2级 | 部门内数据共享 | 如HRP内部岗位数据互通 |
3级 | 初级业务联动 | 医疗、护理、财务等部门可跨系统获取数据 |
4级 | 中级业务联动 | 实现至少1项业务数据自动核对(如医保对账、成本归集) |
5级 | 高级联动+决策支持 | 自动生成管理指标、智能预警、BI可视化、支持DRG成本核算 |
📌 现状:
- 公开信息较少,多数医院处于3–4级建设阶段
- 头部医院(如华西、协和)正冲刺5级
三、三大评级关系与协同逻辑
graph LR
A[电子病历 5级+] --> B[提供结构化临床数据]
B --> C[支撑智慧服务<br>(如报告推送、随访)]
B --> D[支撑智慧管理<br>(如DRG成本、绩效核算)]
C --> E[患者体验提升]
D --> F[运营效率提升]
E & F --> G[“三位一体”智慧医院]
💡 简单理解:
- 电子病历是“大脑”(临床数据核心)
- 智慧服务是“手脚”(面向患者)
- 智慧管理是“心脏”(驱动运营)
- 互联互通是“血管”(连接所有系统,实现数据流动)
四、政策要求与医院实践
地区/类型 | 要求 |
---|---|
国家层面 | 鼓励三级医院“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
安徽省 | - 电子病历 ≥ 5级为三级医院评审重点 - 互联互通四级甲等为“一票否决”项 - 智慧服务/管理纳入评审参考 |
头部医院目标(2025–2027) | - 电子病历:6级 - 互联互通:五级乙等 - 智慧服务:4级 - 智慧管理:4级 |
五、总结:智慧医院等级全景图
维度 | 当前主流目标 | 全国领先水平 | 安徽代表水平 |
---|---|---|---|
智慧医疗(EMR) | 5级 | 6级(个别医院) | 6级(中国科大附一院) |
智慧服务 | 3级 | 4级(7家医院) | 建设中,未公开授牌 |
智慧管理 | 3–4级 | 4级(部分医院) | 未公开授牌 |
互联互通 | 四级甲等 | 五级乙等(区域平台) | 9家医院达四级甲等 |
🔚 结论:/
智慧医院不是“一个等级”,而是三个维度的综合能力体现。/
医院需同步推进 电子病历深化、患者服务优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并以互联互通为底座,才能真正迈向高质量智慧医院。